饮酒七戒
发布时间:2024-11-24
发布时间:2024-11-24
饮酒七戒
(一)饮时心境要好
古时人们坚信,酒饮需适度,唯有身心康泰时方可畅饮。若身体不适、情绪低落或怒火中烧,切莫沾酒,以免损害健康。徐珂在《情裨类钞》中论及饮食卫生时言:“饮食讲究卫生,宜研究食时之宜忌,愤怒或忧郁之际,皆不宜进食,否则难以消化,易生疾病,此乃人人应谨记的戒律。”饮酒亦然,中医理论认为,怒时肝气上逆,面红耳赤,头痛头晕,若再饮酒,乙醇助火,犹如火上浇油,更易失控,后果不堪设想。
古人在追求饮酒之乐时,巧妙地探寻出至今仍具借鉴价值的技巧,以助情绪升华至巅峰境界。
择良辰美景,宜于凉月轻风、雨雪初霁;花开满园、酒酿初成;重逢故友、久别重逢之际,共饮美酒,方能尽享宾主欢聚之乐。反之,若遇酷热风燥、阴雨连绵;黄昏时分、心绪烦闷,不速之客造访,或有他事在身,此时饮酒则不宜。
择选适宜之地:无论是花影婆娑、月色皎洁的户外景致,抑或是宅院酒楼之中,只要环境幽静宜人,让人心情愉悦,便是品酒的最佳去处。
古时风雅之士,常以“山饮”、“水饮”、“郊饮”、“野饮”为乐,热衷于山水间品酒畅谈。他们饮酒之地,多择山巅水畔,郊野翠微,远离尘嚣。如周穆王畅饮昆仓瑶池,无为子独酌莲花峰上,何点醉卧钟山之阿,桓温置酒龙山之巅,舟中宾客,李白长歌松风,杜牧把酒翠微,皆此中趣也。置身于这山水之间,呼吸清新空气,心旷神怡,饮兴倍增。王维、元结于襄阳、石鱼湖,留醉山翁,把酒散愁;苏轼赤壁江中畅饮,赋诗传世;李白湖光山色,白鸥拂筵,描绘出醉人意境。此等情趣,实乃高堂明烛所难及。
明末才子张潮在其友黄九个的《酒社刍言》序中,曾言及友人聚饮之乐:“知己相聚,忘却尘世礼法,畅怀畅饮。”徐珂亦赞同:“与家人或知己共餐,笑语融融,畅谈心事,既舒心又益于健康。饮食间,谈笑风生,不知不觉中食欲大增。愤怒或忧愁时,独自进餐,亦能自得其乐。此中道理,值得深思。聚食聚饮,对常人已有诸多益处,对老年人尤为重要。老人最怕孤独,现代生活丰富多彩,老人们可通过文体活动享受乐趣、养生。古时,除子孙环绕,古人更喜与友聚饮,其乐融融。实则聚饮之乐,不在吃喝,而在舒筋活络、畅快身心。
史册记载,西汉宣帝年间,公元前49年,太傅疏广与少傅疏受辞官归隐,摒弃财富,常以“卖金买酒”与老友共乐;唐代诗人白居易自号“香山居士”,嗜酒会友,七十岁时,他邀集胡杲等八位耆宿于洛阳宴饮,此会传为佳话,后人称之为“九老会”,并尊称“九老固”。北宋宰相李退休后,效仿白居易,亦组织“九老会”。太尉文彦博在洛阳留守期间,召集十三位德高望重的长者成立“耆英会”。南宋史浩八十岁时,亦举办盛大的“置酒高会”,与姐姐及弟弟们欢聚一堂,一时盛况空前。此风延续至清代,康熙三十三年三月三日,钱陆灿等十二位耆宿在遂园聚饮,年龄总和达八百四十二岁。为纪念此盛事,宫廷画家禹之鼎特绘《遂园耆年楔饮图》。
(二)温酒而喝
古时人们喜饮温酒,商周时期的温酒器具便是实证。酒温饮之,有何道理?元人贾铭曾言:“饮酒宜温,不宜过热。”然而,饮冷酒亦非良策,他以为“饮冷酒易致手战。”明代陆容在《菽固杂记》中记载了自己的体验:“曾闻医者言:‘酒不宜冷饮’,初未深信。数年后,患痢疾,医者问:‘非多饮凉酒所致乎?’我以丹溪之言为信,常饮冷酒。医者却言:‘丹溪虽知热酒之害,却不知冷酒之害更甚!’我因医者之言而深思,热酒虽伤肺,但行气和血之效显著;冷酒对肺无害,但胃性畏寒,多饮必致气滞。故适量温酒,中和为宜,无患害之虞。”
这两人的观点颇具见地。酒液中除乙醇外,还含有甲醇、杂醇油、糠醛、丁醛、戊醛、乙醛及铅等有害成分。甲醇对视力危害极大,仅需十毫升即可致盲,过量摄入更可致命。然而,甲醇沸点为64.7℃,低于乙醇的78.3℃,故可通过沸水或酒精火加热使其蒸发。乙醛是酒辛辣味的主要来源,过量吸入会导致头晕等醉酒症状,其沸点仅为21℃,稍热的水即可挥发。同时,加热过程中酒精也会部分挥发,从而降低酒中害物质含量,减轻对人体的损害。但需注意,酒温不宜过高,过热不仅伤身,且乙醇挥发过多,好酒亦失风味。
(三)“饮必小咽”
现代诸多人士饮酒,偏好干杯畅饮,以为如此方能彰显豪迈,实则此法不甚科学。宜轻酌慢饮,正如《吕氏春秋》所云:“养生之道,饮必小咽,端直无戾。”龙遵钗在《饮食绅言》亦言:“酒不宜急饮,以免伤及肠胃与肺。”肺为五脏之华盖,尤需爱护。朱彝尊在《食宪鸿秘》中亦强调:“饮酒不宜急躁,粗速伤肺。”徐珂亦认为:“急饮非宜”,饮食宜慢,方能品味其味,助消化,不致脾胃负担过重。《调鼎集》更是明确指出:“酒忌速饮流饮。”
(四)勿混饮
元人贸铭在《饮食须知》中言:“养生之道,饮食为基,然物性相克,若杂乱无序,轻则内乱,重则灾祸临头,养生反成害生。酒亦如此,各类酒除乙醇外,尚含异质成分,混饮易生新害,胃痛头痛随之而来。《清升录》有言:‘酒不可杂饮。’饮者虽豪,亦难免醉,此乃饮家共识。宛叶书生胡适冬至宴客,以众家酒为宴,席间客惧,私语相诫,适疑而问,一人答:‘恐君家百氏浆。’”
此外,药酒不宜作为宴请之用。此类酒通常含有多种中草药成分,若用作宴饮,部分药物成分可能与食物相冲,导致不适。
(五)空腹勿饮
我国古语有云:“空腹盛怒,切莫饮酒”,此言意在强调饮酒宜搭配美食。唐代孙思邈在《千金食治》亦警示,空腹饮酒实为禁忌。酒入人体,乙醇需肝脏分解,而肝脏分解乙醇时,需依赖多种维生素辅助。若胃中空空,乙醇易被迅速吸收,导致肌理失衡、肝脏受损。故而,饮酒宜佐以营养价值高的菜肴、水果,此乃养生之道。此外,餐后亦不宜饮酒。
(六)勿强饮
饮酒之际,切勿强迫他人,亦不可因赌气而争胜,更不应强灌。张潮于《酒社刍吉》小引中言:“饮酒者有三类,善饮者无需劝,绝饮者劝亦无用。唯有那能饮却故意不饮者,才需劝酒。然而,若能饮却故意不饮,那已是自欺欺人,我又何必劝他呢?因此,无论为主为客,皆应量力而行,无需相互劝酒。”情人阮葵生在《茶余客话》中引用陈畿亭的话说:“宴席上苦劝人醉,若非客人,便是失态。君子饮酒,当率性而为,量力而行。文人雅士,皆应如此。唯有市井小民,以滥饮为恭,以喧哗为豪放,以大醉为乐。”虽言语间有轻视劳苦之意,但其反对劝酒之观点,实为可取。
(七)酒后少饮茶
自古,众多嗜酒者常于醉后品茗,误以为茶能消酒。实则不然,酒后饮茶,对身心极为不利。李时珍曾言:“酒后饮茶,损肾伤腰,膀胱冷痛,易患痰饮水肿、消渴孪痛。”未彝尊亦警示:“酒后勿饮茶,茶性寒凉,易致肾毒。”现代科学亦证实,酒后饮茶对肾脏有害。古时养生,酒后宜食果解酒,或以甘蔗、白萝卜熬汤化解酒意。
下一篇:没有了