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华酒事局 - 钱文忠、余世存:山水一壶酒足以慰风尘

发布时间:2024-11-25

中华酒事局 | 钱文忠、余世存:一壶山水酒,尽可抚慰尘世纷扰

圣贤赏山水,感悟仁智之乐;文人览山水,神思万趣融汇,畅达心灵;士大夫观山水,徘徊于进退仕隐之间,显乡愿之态。在传统文化里,山水非西方驯服或崇拜的异己,亦非现代资本主义消费与实用的对象。我国传统山水观,自然即自我,映照人类精神,寄托情感。这种独特的山水审美非一日之功,更有趣的是,其形成离不开历史上酒徒们的贡献。经典与新声,西凤酒独家冠名,凤凰网倾力打造的《中华酒事局》第四季,主持人蔡紫将携手文化学者钱文忠、余世存,共同解读山水之乐。

魏晋时期,人们向外探寻自然之美,亦向内心深处挖掘出真挚的情感。

余世存先生认为,中西方山水审美差异的转折点恰在魏晋时期。正如美学家宗白华所言,那时的人们“既拥抱自然,又深藏内心情感”。

魏晋时期,门阀政治斗争激烈,文人为了躲避这股狂潮,纷纷选择辞官隐居。他们放浪形骸,崇尚玄远,以“无”为万物之本,倡导“名教源于自然”,使得隐逸文化在魏晋时期成为显学。隐居生活,意在山野间悠然自得。陶渊明“闲居寡欢,夜长无欢,唯酒相伴”,创作《饮酒二十首》,以“结庐在人境,而无车马喧”和“采菊东篱下,悠然见南山”描绘了隐逸生活的典范。

隐逸之志,亦需山水相伴,歌颂自然之美,常行乌衣之游。酒至微醺,便裸身高呼,全然不顾世俗眼光的谢灵运,堪称魏晋山水隐士的典范。他远离尘嚣,为官则“出郭游行,或一日百六七十里,经旬不归”,对山川河流情有独钟,亲身实践,“尝自始宁南山伐木开径,直至临海,从者数百人”,令当地太守瞠目结舌。为登山之便,更独创“谢公履”,堪称中国户外探险的先驱。深入自然,融入自然,谢灵运对山水有了丰富的体验与感悟,其山水诗“形式绮丽,声色并妙”,不仅开拓了中国山水审美的新天地,亦为山水文学流派的开创者。

唐宋:庄老告退,而山水方滋

魏晋文人将山水视为超脱尘世的智慧,崇尚隐逸的品格,而唐宋时期的社会风貌则截然不同。彼时,中国文人面对的国家氛围更为积极进取,政治压力显著减轻,积极入世成为可能的人生抉择。然而,这种选择亦使他们常陷入仕途与隐逸的矛盾心理。钱文忠先生认为,王绩便是这一心态的典型代表,他一生三仕三隐,颇具象征意义。

王绩,字无功,被誉为五言律诗的奠基者,亦为《酒经》与《酒谱》的作者,尊杜康为师,以刘伶为友,堪称酒中圣贤。其人生轨迹,犹如庄子笔下的神人,虽三次出仕,却三度归隐。仕途与隐逸,成为他一生的抉择难题。王绩以酒为媒介,将其作为人生抉择的筹码。官场有斗酒之乐,他便投身仕途,成为“斗酒学士”;酒师离世,美酒难觅,他又选择辞官归隐,成为“五斗先生”,悠然自得。酒,既是他解忧的良药,也是他遁入山水田园的通行证。在唐宋时期,困于仕隐之间的酒徒,王绩并非唯一。

王绩的三仕三隐与苏轼的三起三落,人生波折更显仕途坎坷。然而,苏东坡“九死南荒吾不恨,兹游奇绝冠平生”的豪情,将宦海沉浮的失意化为山水诗意,拓宽了人生视野。山水于他,非媚道之形,亦非体道之外物,而是禅意所在。四海八荒皆可修身,天南海北立地圣王,玄禅两难自解,仕隐之苦亦随之消散。

明清之际,临烟霞之境,栖息苍梧之巅,岂能囿于一隅,了此一生?

明清之际,尽管功名之路依旧狭窄,然而商品经济蓬勃发展,社会日趋多元。对于当时的文人来说,或许追求功名不应成为人生的唯一追求。“山林之乐,使我欣欣然而乐焉”,从政治避难所到精神寄托的乐园,山林之乐在明清时期已成为文人知识分子的理想追求。徐霞客便是其中不可或缺的代表。

徐霞客自幼偏爱杂学,不慕功名,立志游历五岳,曾感叹:“男子汉当朝碧霞而暮苍梧,岂能仅限一隅?”成年后,他遍访名山大川,足迹遍布十六省,更深入黔滇边陲。与古代文人山水寄情不同,徐霞客更注重山水物质层面,对地理之道的兴趣远超文学。他观察地质地貌,校正河流水道,记录各地风土人情。在其800多天的游记中,提及酒多达110余次,他曾在蛮边饮“烧鱼火酒”,粤西得“煮蛋献浆”,湖南郴州兴宁更品鉴了晋武帝贡酒。其记述丰富,观察细腻,故后世将其与张骞、玄奘等并列,誉为“以性灵游,以躯命游,亘古一人”。

明清之际,山水大家如顾炎武,亦与徐霞客同,摒弃科举,投身经世之学,成为新一代文人。在山水之学上,亦重视地理考据。顾炎武专研北方地理,足迹遍布二三万里,博览群书,万余卷在手。对具有军事意义的“厄塞”,更是严谨考察,勘误无数。顾炎武亦嗜酒,其《日知录》中,有专篇论述饮酒自律。一生讲学陕地,晚年定居秦酒之乡,对西凤等秦酒情有独钟。

探寻心灵,追寻山水,实践于世,我国山水审美之发展,实与中国文化脉络与审美观念的孕育同步。每历时代,山水观念的演变,无不有那些醉心山水之名人助力,此现象似非巧合。因我国山水观念,实则中国哲学的生动实践。天人合一的理念,使我国人的精神家园与物质世界紧密相依,故在我国,自然非对立之他者,人亦自然之组成部分,故山水可寄情思,映照哲思。我国之酒,作为精神与灵性沟通的桥梁,亦承载着相似的意义。独特的山水文化,恰如独特的酒文化,映照出我国文化的共性与独特魅力。

热门精选

大家正在看